什么是食源性疾???
食源性疾病是我國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,主要是指攝入被致病因子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感染性、中毒性等疾病,包括食物中毒、人畜共患傳染病、腸道傳染病、寄生蟲病等。致病因子包括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等。其中常見的致病菌有沙門氏菌、單增李斯特菌、肉毒梭菌 、致病性大腸桿菌等。
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特點
1、一般發病潛伏期短,呈爆發性,短時間內可能有多數人發病,發病曲線呈突然上升又很快下降的趨勢。
2、與食物有關,病人有同一食物飲食史,污染食物供應范圍與流行波及范圍一致,停止供應污染食物后,流行即停止。
3、多數病人以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為主,發現及時,治療效果較好,部分嚴重者可導致死亡。
怎樣才能減少食源性疾病的發生?
最好的辦法就是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“食品安全五要點”:保持清潔、生熟分開、食物要完全煮熟煮透、將食物存放在安全的環境中、確保所用食物原料及水源清潔無污染。
